2009年6月25日

神像的新衣

在現代人熟知的十字繡以外,其實有許多人仍然為保存傳統民俗技藝而默默努力,在香火鼎盛的龍山寺旁,位於萬華區西園路一段的錦龍繡莊,投入傳統民俗刺繡近五十年,製作包含宗教禮俗與喜慶所需的繡品,指上工夫吸引許多忠實的老顧客口耳相傳的不斷購買。

「人要衣裝,佛要金裝」,為廟宇神佛加上錦衣繡袍能夠烘托神像的莊嚴,神衣帽成為神像不可或缺的裝飾品;而八仙綵、桌裙、令旗、神衣、肚兜等各類繡品,亦是傳統信仰中不可或缺的要項。錦龍繡莊的作品運用多樣的刺繡技法,製作流程大致可分成製稿、描圖、繡製、整修、縫合等步驟,尤其是立體繡法的製作過程更為繁複。然而以傳統刺繡技法為基礎加上立體造型,能夠讓吉祥紋飾或寓意象徵圖案顯得活潑生動,讓傳說更增添幾分神奇。

起初聽到傳聞,我以為投身傳統民俗刺繡藝術數十年的刺繡阿嬤會是個老婦人,平日戴著老花眼鏡正吃力彎腰的貼近刺繡桌面,日復一日沉默的繡著傳統圖案,感覺非常老派,直到見到刺繡阿嬤林于惠,完全顛覆既有的印象,一頭波浪卷髮齊肩的阿嬤穿著現代洋裝,說起話來有些靦腆含蓄,但是一提起投入刺繡產業的緣由,她的臉上開始露出微笑,眼神顯現出光芒,說起她在讀小學時就已經喜歡上刺繡,當初不顧父親的反對,她執意要學這項技藝,而且愈學愈認真,投入迄今仍覺得刺繡技藝的樂趣無窮,看她說話時充滿笑意的眼尾,原來當一個人能夠結合自己的樂趣和工作時,表現的那份熱愛光芒足以感動週遭的人。

有感於現代人對於所費不貲的手工刺繡不再趨之若鶩,加上傳統刺繡必須費工耗時,如今常見的刺繡種類,已經大略區分成手工刺繡和平面電車繡製,錦龍繡莊堅持品質,不論是繡法、色彩、線條或圖案絕不偷工減料,而是依照客人所需求訂製的內容多寡難易來訂定價格,收費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。林于惠表示刺繡是傳統手工藝術,隨著時代潮流和社會趨勢變遷已經逐漸式微,新一代能夠願意接棒傳承這項技藝,言談中顯得有幾分欣慰。

經過一番央求,看刺繡阿姐簡驪餘示範,跟拍她認真的工作神情,刺繡阿姐的巧手繡工快、神、準,沒想到還是抵不過一陣涼風吹拂,拍了好幾回,好不容易追上她為了配合拍攝特別放慢動作的繡工,看到她將兩手各置於繡面上下的配合,氣定神閒又不疾不徐的穿針引線,一針一線穿梭其間開始成形,當細細的彩線繡出龍、鳳、麒麟、花等各種圖案,在布面上重現生命力,我才發現針任心轉、繡隨意飛的奧妙;看台灣傳統刺繡工藝的精美,很難想像人的雙手和十根手指頭能變出來的花樣何其豐富,果真是十指乾坤大。期望未來錦龍繡莊能夠代代薪傳精采的刺繡技藝,甚至拓展各種繡品的生活層面。

店 家:錦龍繡莊
地  址: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1段129號
聯絡電話:(02)23041753

2009年6月20日

就愛逛超市

在誠品書店兒童館發現繪本《小雞逛超市》時,隨手翻翻就覺得非常有趣,之後為小朋友解讀繪本內容,每翻閱一頁總有意外的驚喜,而且有許多「猜猜看」藏在圖片當中,考驗大人的「心眼」能否與小朋友互相溝通,進而發覺其中的樂趣。對於喜歡逛逛超市發現新創意和好東西的我,感覺繪本的內容豐富而細膩,充滿「寓教於樂」的格調。

對於作者工藤紀子的作品雖然感覺有些陌生,但是繪本內容與漫畫有異曲同工之妙,多處鋪排的情節常常讓人會心一笑,不單只是描繪母雞帶小雞到超市去走走逛逛,父母可以利用圖片中出現日本的超市場景,讓孩子們觀察、認識賣場中琳瑯滿目的各種物品,甚至可以比較各大賣場有何特色,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?最喜歡的物品是什麼?以及最想買的東西是什麼?說明想買的原因-例如用途、價格等。父母也可以想想如果孩子執意購買某樣東西不願離開,自己會採取哪種處理態度和模式?親子的互動探討,相信將能夠更增進彼此的情誼。

說上幾段精采內容,例如母雞拿著購物單去超市,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,無法抵擋「限時大特賣」和「大減價」的魅力的同時,卻又頻頻回頭叮嚀小雞們不要亂跑;而小雞們先是玩起捉迷藏,接著趁母雞分心時,選定目標各取所需-餅乾、巧克力、甜甜圈……,每隻小雞還很有默契的各拿了五份,因為總共有五隻小雞,還真是團結呀!當小雞們被母雞及時阻止購買後的淚滴和失望的垂頭喪氣,與母雞的開心相互對照,顯得有趣和傳神。

至於母雞忙著做菜時,拎著公事包和帶著花朵回家的公雞,除了幫小雞們洗澡,還會觀察和感受到小雞們的情緒不佳而關心問候,尤其是幫小雞撲上爽身粉的畫面超可愛的呢!仔細看看餐具的擺放位置,還可以觀察到小雞使用刀叉的習慣不同,藉此可以提醒孩子尊重他人的不同。

這本小書除了包含親子學習的課題,亦可以從中發現作者對於現代父母照顧家庭的分工概念,更讓孩子從中認知與他人的不同。

小魯文化將繪本的適合閱讀年齡歸納為0~100歲,讓人不禁莞薾;讀完這本「寶寶書」不久,小朋友因突發的事端而哭泣不止,隔了一會兒竟不再抽噎,臉上露出微笑的說:「我像小雞一樣『飆淚』呢!」有時候,童心的溝通不用語言,只需要一個畫面,我終於明白。

小魯閱讀網-書籍介紹
http://www.tienwei.com.tw/product/goods_detail.php?goods_id=172
博客來-書籍簡介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23191

2009年6月8日

流浪的行腳


這是一本寓意深遠的無字圖畫書。
丟棄動物的這一家人,彷彿就是明知道昧著良心,仍掉頭就走的冷漠人們的畫像,也是這個社會的縮影。人人都對這隻狗,甚至對這個流浪兒視而不見,只有他們,最後看見了彼此。這些令人感傷的畫之所以看起來有「千鈞重」的感覺,就在於它帶領著我們「看見」了悲苦與需求。作者將此訊息透過精微的描寫與寬闊的留白來表達;耐人尋味的內容與哲學性的意涵,使得這本美麗的書十分適合較大孩子來讀,而對成人來說,尤其值得推薦。--美國號角雜誌書評


《流浪狗之歌》(Un Jour, Un Chien)是我鍾愛的繪本之一。本書作者為比利時著名女畫家嘉貝麗.文生(Gabrielle Vincent,1928~2000),其繪畫風格在於運用準確生動的線條表現,以簡單俐落的筆觸勾劃出感人的物象與展現情感。Gabrielle Vincent從布魯塞爾美術學校畢業,五十多歲才開始從事圖畫書創作。第一本作品-《流浪狗之歌》於1982年在比利時出版後一鳴驚人,不僅獲得佳評,並且在國際間屢屢獲獎,深受讀者的欣賞與肯定。

《流浪狗之歌》的序曲從狗兒被丟出車窗外的那一瞬間開始,彷彿就已經宣告主人無情的遺棄,狗兒死命追逐著主人,車子卻加速離開,狗兒不得不黯然放棄,而後遊走於城市到鄉村之間,畫面中不難體會狗兒的失落、艱辛,直到狗兒與一名孩童相遇,當孩童露出笑容走向牠,狗兒只是靜坐著等待孩童的靠近,而後終於有了回應。

當我努力用文字簡介一本無字圖畫書的意涵時,不禁莞爾;《流浪狗之歌》的獨特之處在於「意在言外」,或是可以解讀為以圖畫創造意念的空間,而不侷限於文字與色彩的傳遞訊息。

作者透過無色彩的鉛筆素描,以精湛的構圖、佐以簡單有力的線條,勾勒一段令人動容的流浪故事,以圖畫引發讀者的想像力解讀內容,而不倚重於文字或對白;作者的鉛筆線條看似隨意勾勒,卻能夠描繪出流浪狗的體態、動作速度,並且讓紙張的留白顯得恰如其分,呈現城市巷弄、道路與海濱的不同景色,更運用單色調的素描筆觸,形成一種生命的節奏,表現出流浪狗複雜的內在情緒,例如當狗兒抬頭望著天空發出吠叫,從畫面上似乎能夠感受到狗兒對於未知的茫然,和遭受主人遺棄的疑惑與悲傷,作者的筆觸充滿感情的張力,扣人心弦。

和英出版提供繪本讀書會負責人張素椿的〈線條替流浪狗說話〉精闢賞析,讓人能夠更加深入瞭解這本圖畫書豐富的意義與繪畫風格的架構,亦值得閱讀。

何須贅言,好書自成一種精采。

和英出版書籍簡介
http://www.heryin.com/care_10.htm
博客來書籍內容簡介~〈線條替流浪狗說話〉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221713

2009年6月1日

夯工藝設計風潮



從傳統樣式邁向時尚潮流之路不易,甫於台北新光三越落幕的「台灣、泰國時尚工藝設計展」當中,工匠們有最好的詮釋。

這項展覽有三大主題規劃方向:時尚起源(工藝精神,從傳統萌芽)、時尚永續(工藝特色,由地方出發)和時尚進化(工藝價值,靠品牌推廣),從工業走向工藝,透過品牌開創及工藝價值的提升,能夠讓文化創意產業開拓新局。

台灣向來以工業設計著稱,泰國則以工藝設計屢獲佳評;至於台灣和泰國的手工藝技術都頗受讚揚,創意設計作品結合大自然的觀察和人文的關懷,呈現多樣的工藝設計巧思。

「夯工藝、靚時尚」,這項特展呈現工藝、設計、創意、時尚和品牌的多元特點,兼具環保意識和國際視野,採用自然資源和在地素材,例如草、絲、木、竹、藤、麻等原料塑造型樣,透過設計師的「心眼」看一物非原物,進而將之變化成居家生活的設計良品。

泰國的自然資源豐富,近年來設計師運用創作素材得心應手,創作題材多元和趨於時尚,從作品中可一窺用心和純真的調性;亦可見泰國以平凡的素材為根本創造出美學產業不平凡的價值。

泰國設計師Eggarat Wongcharit從日本達摩不倒翁和泰國古錢幣的外型得到靈感,以玻璃纖維構成骨幹,運用圓圈圍繞的編織方式纏繞出華麗的圖形,讓椅面呈現金屬般的光澤,變成具有異次元時空特色的「人造衛星‧椅」(Sputnik,Chair),時尚設計中卻仍保有手感的溫度。最上方的圖中似蒸籠的作品偏右處就是這張獨特之椅。

Eggarat曾經於米蘭攻讀傢俱與視覺設計,對於顏色和造型的創新自然有其掌握,設立的傢俱設計品牌以摩登、前衛為主要風格,而從結合東西方文化的Eggarat不設限的創作當中,不難探究其生活美學和獨特的創意元素。附帶一提,Eggarat是個喜歡享受都會生活,又愛烹飪的美食者,常常到各地旅行拓展自我的視野。

眾商家皆有自我的格局及創作風貌,亦有多年的堅持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追求紙商品的手感,1959年長春棉紙廠創立,在1998年,長春棉紙基金會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併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,並且增加紙創意設計部門,積極進展紙藝術推廣和紙文物保存等事項。

此外,德豐木業的設計家用品古法新作讓人驚喜,宣傳明信片上寫著:「無名樹-樹本無名/ 寂寂闇然/ 枝節無能/ 意匠天成」,從一把小椅子的簡單架構,就可展現未使用螺絲釘帽組件而以凹凸嵌合的奧妙。

創辦人李有德在1945年於台中豐原創立德豐木材行,1976年第二代經營者李成宗於南投竹山擴建廠房,著手研發木材精緻加工技術,足見德豐木業「薪傳」對於自然資源之重視。德豐木業的設計作品呈現新舊交融的意念,隱約具有一種澄靜和安定的美感。